3 月 31 日,华为发布 2022 年年度财报。报告指出华为整体经营平稳,实现全球销售收入 6,423 亿人民币,同比增长 0.9%;净利润 356 亿人民币,同比下滑 68.7%。
另外,财报数据显示,华为2022年销售毛利率也有所下滑,从2021年的48.3%下滑至43.9%。期间费用率则从2021年的38.8%上升至42.2%。截至2022年末,华为资产负债率为58.9%,净现金余额1763亿元,近万亿的总资产规模中,现金、短期投资、运营资产等高流动性资产构成了资产的主体部分。
净利润下滑的情况下,华为仍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2022 年研发投入达到 1,615 亿人民币,占全年收入的 25.1%,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 9,773 亿人民币。全球员工数量上升,研发员工比重上升。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华为员工总数约20.7万,研发人员约占55.4%。创新研发与人才:继续保持压强研发投入。
2022 年,华为在运营商业务领域实现销售收入 2,840 亿人民币,企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1,332 亿人民币,终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2,145 亿人民币,分别同比增长0.9%、30%、11.9%。消费终端下滑幅度收窄,企业业务实现高速增长,是华为在外部环境下实现自我转型的尝试,由C端到B端的业务顺利拓展,归功于其扎实的ICT行业技术支持。
并且,受益于数字化、智能化、低碳化的转型机会,华为的云计算和数字能源业务初具规模。净利润、毛利率的下滑与消费终端收到承压,且云计算和数字能源业务处于扩张初期呈相关性。这次转型的尝试使得华为的业绩表现较为平稳,在多支点发展业务的同时提高抗风险能力,弥补消费终端引起的业绩下滑。终端业务下行趋势放缓,数字能源和华为云业务快速增长,智能汽车部件竞争力和用户体验显著提升。
ICT 基础设施业务保持稳定增长,实现收入3540亿元。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50多个5G商用合同,发货20多万个5G基站,接近三分之二的5G基站都是华为建设的。
云计算业务持续高速增长,实现销售收入 453 亿元人民币。在消费终端收到承压的情况下,迅速开展的云计算业务盈利在不断增长,未来将成为华为转型中的重要支点。截至2022年底,华为云已经在全球部署了29个地理区域,75个可用区,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。
数字能源业务蓬勃发展,实现收入508亿元,助力客户低碳转型。华为先后成立了煤炭、政务一网通、电力数字化、数字金融、机场轨道、公路、水运等军团,助力企业在整个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上面的发展。
终端业务实现收入2145亿元,围绕着Harmony OS构建“1+8”智能终端体系,在PC、平板、穿戴、loT等领域不断突破。
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件业务营收为 21 亿元,保持一定的战略投入,致力于与汽车生产商合作以提升用户体验的生态解决方案。
华为持续开放鸿蒙、鲲鹏、昇腾、云服务等平台能力,优化开发者体验,全方位支持生态伙伴,与 900 多万开发者、4 万多生态伙伴合作创造。
在此次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,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,“华为是与国内企业一起合作开发的14nm工艺的EDA工具,2023年将进行全面的一个验证。解决14nmEDA工具,对于华为各个业务并不意味着什么,只意味着国内芯片公司未来可以使用国产化的EDA工具。”
他表示,华为早在 2012 年就启动了“B 计划”,以更换和重新设计组件和印刷电路板,以确保供应链的连续性作为备份计划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最近表示,华为已经重新设计了 13,000 个组件和 4,000 块电路板。“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供应链的连续性。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都不会依赖单一国家、单一供应商,并且 [我们] 即使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情况下也能继续生产,”他说。并且表示公司已经“基本完成”元器件和印刷电路板的更换或再开发。
4月1日,孟晚舟将出任该公司当值轮值董事长,任期六个月。另外两名华为高管与孟晚舟共同担任轮值董事长一职。她在财报发布会上介绍了财务状况,以及业务发展的情况。
她表示企业数字化落地需要“端、边、网、云”的协同。华为云将基于ICT技术的长期积累,持续践行“一切皆服务”的战略。与此同时,持续开放自身数字化转型中沉淀的技术、工具和经验,将我们自身使用的设计工具,逐渐开放到华为云上,公开给全社会使用。华为还积极投身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建设,联合权威机构和业内专家,制定和发布了智慧城市、金融、电力、公路、航空、医疗等行业的100多个场景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。
她介绍道,2022年末,华为的资产负债率是58.9%,继续保持稳健的资本结构。净现金余额1763亿,资金存量充裕,足够支撑公司持续经营和风险应对。“雪后疏梅正压枝,春来朝日已晖晖。”我们有压力,更有信心!
3月31日,据36kr报道称任正非签发公告重申“不造车”。华为创始人、董事长任正非署名发出公告,再次强调“华为不造车”,“有效期5年”。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。徐直军在会上回应,华为不造车的决议刚刚重新发布了,而且有效期为五年,这是华为第二次发布这样的决议。“这个文件的有效期只有五年,是因为华为所有文件的有效期最多只有五年。”徐直军重申,“华为不造车,而是帮助企业造好车,做增量部件供应商。”
微信扫一扫,一键转发